在浩瀚的中华神话星空中,有四位威严的守护者,它们巡行于天际,镇守四方,其中之一便是象征着西方的神兽——白虎。

白虎并非凡间猛虎,而是由西方七宿(奎、娄、胃、昴、毕、觜、参)的星光汇聚而成的神圣星象。它身披银白色的皮毛,目光如电,啸声如雷,是“四象”(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)中代表西方与秋季的至高神兽。在五行学说中,西方属“金”,其色为“白”,故得名“白虎”。

作为战神与杀伐之神,白虎象征着无坚不摧的武力与威严。古代帝王调兵遣将的“虎符”,军队出征时的“白虎旗”,皆取其勇猛刚烈、克敌制胜的寓意。许多传奇武将,如薛仁贵,更被传为“白虎星”下凡,一生征战,所向披靡。

然而,白虎的神力不仅限于战争。它更是强大的辟邪护法之神。在民间信仰与风水格局中,“左青龙,右白虎”的布局,旨在祈求家宅安宁、驱邪避灾。它那威严的身躯,守护着一方天地的秩序与平安。

从璀璨的星空到庄严的庙宇,从古老的兵符到精美的壁画,白虎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。它不仅是天文观测的智慧结晶,更是古人对力量、秩序与宇宙规律的崇高礼赞。

